日本311大地震屆滿周年,這場世紀大地震中,除了因受地震及海嘯等將近350億美元的損失外, 福島核電廠事故造成核子輻射擴散的陰影,讓核事故再度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

台灣離日本相當遠,根據過去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四月時,春季高壓東移,有較高的機會輻射塵影響台灣,而去年三月則因東北季風強勁,台灣並未直接受到日本核子擴散影響。

而離台灣鄰近的國家中,目前中國正大量興建核電廠,現已有六個已營運之核電廠,包含浙江省秦山有三個廠五個反應爐、江蘇省田灣廠兩個反應爐、廣東省嶺澳及大亞灣兩個核電廠四個反應爐,未來兩年內福建省的寧德及福清兩座核電廠首期四個反應爐將完工,未來若有核事故發生,對台灣的輻射擴散影響才嚴重,威脅恐怕遠超過311日本核災的影響。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博士表示,核輻射外洩,主要是距離核電廠周遭的五到卅公里內,是劑量暴露最高的地區;其次受到大氣環流運動影響,輻射塵會隨大氣傳送,例如碘或銫的傳送、擴散及稀釋。就福島核擴散情況而言,由於緯度較高,擴散過程遇上西風帶,在2011年三月下旬就已繞行北半球一圈,台灣受到冷空氣南下影響,也監測到微量輻射塵影響。彭啟明表示,若未來臨台灣最近的福建寧德及福清兩核電廠,若發生核事故,在東北季風盛行或梅雨鋒面期間,最快可能在六小時內輻射塵就會抵達台灣,若以現有的政府標準核災作業通報方式恐難以應付中國核事故對台灣的衝擊,同時多數國家面對核災,通常第一時間會極力封鎖消息,但核擴散卻早已飄送,如何隨時掌握動態,一有可能隨即研判可能區域,是相當重要的積極防護佈署工作。

天氣風險公司與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合作,特別於日本311屆滿周年前夕,正式公開建立之全球及區域輻射擴散應變模式系統,這系統係與美國海洋及大氣科學總署空氣資源實驗室合作,是國際上針對核擴散第一時間應變的預警推估方式。目前已針對現有我國境外鄰國對台灣影響最大已開始營運的廣東、浙江及江蘇省之核電廠,提供若發生核災之即時核擴散的模擬,建立即時情境事件之資料庫,能以最即時利用現有氣象資訊,充分的資料提大眾參考,提早應變,降低疑慮,才能減緩核災的衝擊。未來將視境外可能對台灣影響的層面,適時的增加核電廠,提供不同的預警功能。

網址 http://nuclear.tenki.tw
若於 2012年 3/11 日於上海秦山發生核子事故,排放量若比照日本福島核災事故,12小時內輻射塵即抵達台灣,兩日內北台灣累積的輻射劑量即可能對環境有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