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未到的梅雨,讓人想看看過去的歷史。以臺灣平地13個站5月的降雨資料,從最少雨排到最多雨

,挑出前面12個極端偏少雨的年份,1954、1963、2009、1923、2003、2000、1949、1991、1948、1962、1924、1898,其中的1923年和 1954年都是5月和6月都是少雨的年份(圖1)。

以20世紀的再分析資料重現這些年份5月極端少雨的兩大特徵,第一是偏強且偏北的太平洋高壓,此切斷了西南季風的水氣來源,將水氣北抬至中國長江一帶(圖2)。

第二個特徵是,偏弱的中層槽線,表示沒有明顯的北方冷空氣南壓,冷空氣反倒出現在貝加爾湖附近(圖3) 。

少了啟動臺灣梅雨的兩個關鍵,第一是關於西南季風,即臺灣西南邊南海的北部(110E 120E10N20N)西南季風是否開始啟動,它的源頭到底是從哪裡來。第二是打開梅雨的開關時,是否能碰到合適的北方冷空氣的活動而形成鋒面。

5月雨少是不是6月也會少呢這裡我們定義少雨是從最少雨排到最多雨,並取出少雨的30%。從1897年至2015年,共有33個個案年,5月少雨而且6月也少雨的機率約30%;而5月少雨但6月多雨的機率則有24%;另外44%則是屬於6月降雨正常的機率。

2016年到底是如何呢?由未來兩周的預測看來,到 5月31日似乎兩個關鍵因子,缺了不穩定的動力條件,因此出現比較大規模的降雨條件相對是弱了些(圖4)。

到5月20日為止,全臺13個平地站累積降雨相對而言是偏少。看來今年5月少雨的機率是相對偏高的,至於6月還需要再一些時間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