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源自於東非的熱帶擾動,經過溫暖的大西洋吸飽了滿滿的水汽 ,再加上預期中的聖嬰現象,這個常常破壞颶風結構的傢伙消失了。更讓這個小傢伙,肆無忌憚的發展茁壯。


登陸前更在比平常暖了將近2℃的墨西哥灣海面上快速的增強,讓颶風Harvey的強度快速增強到三級,成為2005年以來第一個侵襲美國的三級颶風。


由於它的移動速度緩慢,在8月24日至30日將近6天在德州的CEDAR BAYOU下了1317.75毫米(51.88 inches)的降雨,不管是500年一遇或是1000年一遇的降雨,都成了美國史上因颶風帶來第二多的降雨量,僅次於1950年Hiki颶風所帶來的1320.8毫米(52 inches)的天量。


初步估計的經濟損失高達1000億美金,其中大多數是沒有保險的,超過2012年颶風Sandy造成的災損,直逼颶風Katrina所帶來的損失。


根據瑞士再保的分析顯示,2005年的颶風Katrina損失金額為1760億美金,當中有820億的保險損失;2012年的颶風Sandy損失金額為750億美金,包含310億美金的保險損失。


每當發生颱風或颶風所帶來的巨大損失時,人們總是想問是全球暖化造成的嗎?Harvey是全球暖化的產物嗎?


不假思索說「是」可能是個廉價的答案,科學上要探究這類的問題是屬於氣候變遷的歸因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科學研究資源才能回答。


不可諱言,全球暖化已經讓大氣和海洋都變得更暖。大氣變熱時保守估計大約增加5%至10%的降雨量,最多可以增加30%的降雨量。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氣候變遷對熱帶氣旋影響專家小組,從電腦模擬的分析顯示,未來更溫暖的大氣和海洋會使得颱風或颶風的強度更強,至本世紀末(2100年)全球熱帶氣旋強度約增加2~11%,但總數目並沒有明顯增減。


颱風或颶風中心100公里內也就是最強風雨區域的降雨量則增加了20%,雖然模擬的結果跟使用的電腦模式、不同的區域間會有比較大的變動。


目前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能證明,全球暖化會造成大西洋區域颶風移動速度變慢。估計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AR5)指出,全球暖化確實讓墨西哥灣的海溫增加。


至於這個區域的降雨量是否因為暖化而增加,並沒有直接的證據。雖然觀測資料並無法說明颶風的強度變強、數量變多,但電腦的情境模擬顯示,在暖化下大西洋颶風的強度和數量確實會變得更強和更多,熱帶性低氣壓的總數是沒有增加的。


這次受創最重的美國第四大城休士頓,西元2000年之後這座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長了近180萬人,都市土地的使用上也幾乎沒有什麼限制,使得地產開發商輕而易舉地就嗅出這個快速發展的機會。


當原先是吸收降雨的地表,變成一塊塊的水泥地;原先規劃為100年的洪水洩洪區域,也蓋了將近8600棟的建築物。開發商也必須建池塘,以吸納原先應該滲入地下的雨水,但卻因為監督不力成效不彰。


全球暖化正在引發極端降雨事件的頻繁發生,意味著曾經被認為是「一生一次」的事件,正在以更強、更快的速度發生。


另外,沒有在100年的洪水區域範圍內的民眾也認為不需要特別的洪水保險。全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加上增強的颶風所帶來的風暴潮,區域人口及基礎設施成長也使得沿海地區的洪水風險增加!


天災自古以來乃至未來都將持續存在,天災會因為人們的過度反應或漠視而變成災害。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及強度將隨全球暖化的程度而加劇,如果不積極減緩暖化的速度,未來勢必面對更強以及接二連三的Harvey!


作者:氣象專家 賈新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