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7飄台灣 兩岸環境合作 由PM2.5著手】

中國大陸霧霾天氣頻發,成為對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重點議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工作報告中,特別地提出要出重拳強化汙染防治,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

尤其自去年十二月,中國中、東部地區嚴重霧霾,在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浙江、上海等地持續達一周。今年二月,霧霾天氣仍持續,灰霾面積超過百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九分之一的中國國土面積。霧霾天氣造成能見度太低,使得航空、公路等交通中斷。

霧霾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更危害民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各地的醫院爆滿。霧霾天氣的持續衝擊到各個經濟部門,包括物流、消費、旅遊等,也影響到外資企業在考慮投資時的環境評估,許多國際級企業派駐在大陸的工作人員意願低落,藉由各種理由離開中國,嚴重影響國際形象。

中國政府過去,對環境資訊的公開呈現極度的保守。二○○九年美國北京大使館在其屋頂裝置空氣品質監測儀器,一○年十一月空氣品質數字在網路平台推特上傳開,發現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監測數據,和北京環保局監測的結果有很大的差異。同時隨著網友大規模的討論,民眾開始認知,PM2.5可直接進入人體肺部,甚至直接進入血液,會導致肺癌、哮喘疾病的一個汙染物。

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公布北京空氣品質資料,雖然造成中美關係的緊張,但也逼使中國政府面對PM2.5,而在一二年二月底,國務院要求各地向社會公布PM2.5的數值,同時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新標準增設了PM2.5的限值。更在一三年九月發布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畫」,環保部和全國卅一省市區簽訂了目標責任協議。

中國政府在短短幾年內,從對環境資訊的封閉,到建置空氣品質監測儀器,即時發布監測資訊,同時要求各地建立空氣品質重大汙染時的相關因應計畫。這一系列的作為,顯示霧霾天氣對中國社會,不僅是環境議題,也是影響政治社會安定的一個重大危機。中國政府對PM2.5汙染處理不慎,可能將動搖國本。

從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二月,台灣空氣品質受到中國霧霾影響有七次,PM2.5的數值明顯飆高,威脅到台灣民眾的身體健康。對我國空氣品質防治而言,必須內外兼籌,除了外來的汙染,還有本地的貢獻。要徹底解決台灣PM2.5的困境,勢必需要與中國大陸環保部門加強合作,包括監測資訊的交換,霧霾天氣的預報模式發展、PM2.5的汙染防治策略等,這是兩岸環境合作的最佳議題。

【2014-03-07/聯合報/A21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