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力逼近 防災 不只是政府責任】

今年第七號颱風蘇力即將侵襲台灣,雖然強度在昨晚由強烈轉為中度,但差距甚小;這是近十年來少有,直接影響北部的颱風。颱風少了中央山脈的阻礙,兩百八十公里的七級風半徑、一百公里的十級風半徑,有相當高的機率及範圍侵襲北台灣,北台灣的民眾必須戒慎恐懼,今天要積極準備因應相當強勁風雨威脅,中南部也必須注意暴風圈壟罩下的強風豪雨。

今年梅雨鋒面在台灣僅短短一周,卻降下明顯暴雨,隨後間歇性的高溫及雷陣雨天氣,台北還不到七月中,已經有廿餘天出現日高溫卅五度以上的熱浪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伊曼紐發布最新研究,二一○○年當暖化情境發生時,全球颱風頻率會增加百分之十至四十,登陸強度會增強百分之四十五。

換言之,風雨都會增強許多。這個結論和以前相比,更為明確指出颱風的影響將增強,對台灣未來的衝擊將更加明顯,這次蘇力的威脅是暫時的,但如何有計畫地逐步提升防災能力及調適工程,將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本次民眾應該都有感受到,電子媒體仍持續利用CNN的氣象播報,剪接動感的身體語言及漂亮畫面,誇大的言詞,形容蘇力是「當前地球上威力最大的颱風」。

事實上,目前地球上只有兩個熱帶氣旋,蘇力發展階段曾一度為強颱,是正常颱風發展的現象。

而「超強颱風」一詞,是香港的分類,定義類似我們的強颱,不是形容蘇力為「超級」。如何讓媒體充分提升對於自然災害專業知識,提供正確有效、非恐嚇的資訊,實為重要關鍵。

由預測結果來看,氣象局對颱風的預測,和全世界主要國家水準實力相當,加上在台灣附近掌握的資訊比別人多,路徑及風雨資料情資更為充沛,國人應對自己有信心,不須額外比對。

自兩千年以來,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損失,高達二點五兆美元;尤其近三年的損失幅度愈來愈高。在全球許多關鍵基礎設施的投資中,民間部門已占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五。聯合國減災組織也積極發展政府與企業減災風險之合作,利用企業專業知識和力量,提高減少災害風險和減緩行動,促進政府與企業間的合作交流和傳播數據,分享資訊包含評估、監控、預報、預警系統。

本次颱風前,也看到政府科技會報積極牽起政府與谷歌的合作,成立谷歌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這個資訊平台廣泛匯集來自氣象局、水保局、水利署、公路總局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等政府的災害資訊,轉換成民眾方便利用的平台。

這正是資料開放的政策,和傳統的政府資料公開不同,是政府積極地開放所有資料的存取,讓民間發展自己的創意,將政府開放的資料加值。

歐美等國當開放資料後,政府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預算支出,讓民間創意加值政府資訊,促進產業發展。希望各級政府也能看到這點,更積極的轉化觀念,能看到許多台灣企業及年輕人,在開放資料中的創造力。

【2013-07-12/聯合報/A19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