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您的帳號

帳號 *
密碼 *
記住我

【酷寒進化了 防寒紙上應變?】

今年過年春暖花開好天氣,國人度過近幾年很難得的舒適假期,但接下來隨即面臨一波波強冷氣團,七、八度的低溫加上濕冷,體感溫度將近四度,猝死的人口隨即破百人,時間長範圍廣,這是近幾年相當嚴重的寒害。

相對於高緯度相對寒冷的歐美日等國,近期相繼面臨冰凍雨雪,意外及猝死僅數十人,但我國卻在近兩三個月,公開的數據已有兩三百人猝死。我們在去年底投書聯合報「抗寒 不是預報就好」,但看這幾波的寒害,我國政府卻仍未有作為。

在氣候變遷下,熱浪及嚴寒的特性和以前完全不相同,台灣雖少見到冰天雪地,但一波的冷氣團就有數十人猝死。在高齡化社會下,老年人面對寒冬的措施不夠,甚至政府部門互踢皮球,權責單位不明。近幾年在全球暖化趨勢下,年輕人多習慣較暖的冬天,遇到寒流的適應能力不足,許多青壯年人口猝死比例也升高,宣導仍不足。

我國面對颱風時,百官聚集災害應變中心,但一波寒害的往生人數遠超過颱風。政府談氣候變遷多年,也建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卻是紙上作業?

二○○三年八月,歐洲發生歷史上相當嚴重的熱浪,醫院難以負荷大規模的病患,短短兩周即有一萬四千人往生,歐洲合計死亡兩三萬人。當時法國衛生部長不當回事,等記者統計殯儀館死亡數量披露後,輿論撻伐下台。歐洲各國隨即修正應對氣候變遷應對機制,特別是醫療及社會救助機制的啟動,近幾年發生熱浪或嚴寒時,死亡人數大減。

經濟好壞,和國際情勢有關,但氣候變遷的因應完全是政府的施政效率及用心。建請政府積極檢討災害防救法內面對熱浪及寒害的機制作為,衛福部責無旁貸,須負起國人健康風險的責任,切莫只呼籲國人自我健康管理,要有積極作為教育國人如何因應,並做好醫療社福準備。內政部更需積極啟動社會救濟機制,低溫緊急聯絡通報機制及區域供暖場所,這些都是很容易做的。

我國內閣首長的學經歷及國際視野應是國際一流,但也希望相關部會首長們不只是看到國際上的暴風雪新聞,要能看到各國如何面對氣候變遷的措施,用點心及作為來保障國人生命安全。

【2014-02-13/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