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年降雨量較往年少,民眾也擔憂是否會面臨缺水危機,但對於水資源的了解似乎也是懵懵懂懂。 這次中廣氣象達人請到經濟部水利署署長-楊偉甫,帶大家更加認識台灣水資源的來源及使用。
「節水不是口號,行動才是王道」- 水利署署長 楊偉甫專訪
水庫為台灣人民用水的來源,水庫的操作在於以下三大關鍵–上游降雨量、水位高低、以及如何限水。
就降雨量而言,台灣屬於季節性雨量,而颱風為主要來源,通常當十、十一月颱風數量減少時,水利署就會開始為下年度的水情做討論和調整,避免隔年春季遇到缺水情況。
而降下的雨水除了需要落在集水區外,若雨量太少導致土壤吸收,也無法儲存於水庫,使水更顯得珍貴,並且水資源的調度變得尤其重要。
水太多造成水災,水太少水資源供應出問題,這些都是水利署需要面對的問題。故為了有精確的雨量評估和預測來判斷水庫的集水量,氣象預報的精準度對水利調度作業就有了重要的影響。水利署會跟氣象相關單位合作,了解未來氣候狀況和預估後,做好最保險的水資源的調度措施。
儘管目前氣象預報科技還有限制,但日新月異的進步和分析師的經驗累積,使水資源的調度更加準確及保障。
水利署為了讓民眾對於水資源有更多認識及親近,開辦了「水利署APP競賽,行動水情再進化」活動,開放大家設計更多元化的水利署APP,活動日期自即日起至7月15日止,獎金高達3萬元,歡迎大家參加,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水資源的節約與規範。
除了政府的措施,節約用水更必須人人都行動的必要措施。
「節水不是口號,行動才是王道」。水資源的價值和人們的用水習慣有著不可分的關係。台灣水價在國際上屬低價位,使民眾在使用水資源上較無限制。
過去政府做過不同種方法去實施省水說措施,但台灣民眾有省水的概念但缺法實際行動,導致效果不彰,故民眾需要了解厲行節約用水依舊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