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您的帳號

帳號 *
密碼 *
記住我
×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207

今年台灣的春雷,創下一甲子最晚的紀錄;過了幾個月,雖然有點冷,但卻風調雨順的天氣,未來 可能又將面對乾旱的氣候異常隱憂,又浮上檯面。

國人通常以廿四節氣當中「驚蟄」打雷的時間為基準,在統計經驗上,如果在這期間打雷,則代表雨水充分,當年會豐收;如果晚了很久才來,代表雨水會非常缺乏,當年很有可能會發生乾旱,收成不佳。

在節氣中,「驚蟄」並非是天氣現象,而是一種「物候」特性,當三月初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

過去,台灣多在三月開始有打雷現象,代表冷暖空氣開始在台灣附近交會,開始有春天對流性的降雨出現。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由於反聖嬰現象持續,亞洲大陸北方的高壓系統持續影響,冷空氣不斷南下,一直到四月上旬才出現明顯減弱,溫度才明顯的回溫。

雖然讓整個東亞有告別寒冬之勢,但很短暫的一周內,隨著這新一波高壓及鋒面勢力又再南下,明顯出現降溫;可惜的是,這波鋒面雲系水氣明顯較少,在中國南方有明顯的雷陣雨雨勢,但抵達台灣時的水氣相對之下仍偏少,期待最近能夠在台灣平地出現具規模打雷的機會,可能再度落空,未來兩周到四月底也不甚樂觀。

台灣在這兩個月,非常具體的展現反聖嬰春雨偏少的氣候特徵,中南部主要集水區,已有明顯旱象。展望未來梅雨季,由於這幾周,正處於一個轉換期,目前對能夠明顯解渴的梅雨季預測,充滿許多不確定性,有相當高的機會是「沒雨」的「梅雨」,或是梅雨晚到及雨水偏少的情況,值得有關單位重視,必須做最壞打算。

若是在夏季前,反聖嬰現象減緩轉趨中性,這時颱風的狀況可能轉趨正常,像前幾年颱風數偏少情況恐不再現。因此,未來除積極抗旱之外,要留意乾旱持續的時間,恐將持續到六七月,這對國人日常生活及各行各業,都將是一個很大的壓力挑戰。隨後在七八月開始亦有面臨較多或較強颱風的趨勢,隨後的防颱措施,也必須提早演練。

今年,先天環境對水資源及農業管理,已經相當不利,恐須重新檢視過去數十年台灣面臨乾旱時的各項作法,各個單位必須齊心一起動起來,例如北水南運、水源調度管理、人造雨或各種節水的措施都必須早點進行。

 

 

彭啟明/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台北市)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副教授(台北市)

 

 

以上氣象由彭啟明博士/天氣風險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