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顯示目前天氣是晴天,然而天空卻在飄雨。這種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情形,你一定也遇過,因為 你看到的其實是幾個小時前的”預報”,而非實際觀測資料。
每六小時或十二小時更新一次的預報
什麼是幾個小時前的”預報”?這要從資料的來源說起,每次電腦在做出氣象預報前必須要有初始資料,必須蒐集氣象觀測站、衛星、雷達等等資料,說白話就是電腦要了解目前的大氣現況,才能依據物理公式去做出未來的天氣預測,這就是所謂的”數值預報”,因為資料量相當龐大,每一次的資料蒐集、預報都需要相當龐大的電腦資源與運算時間,無法隨時更新,以現行的方式大約每六小時或十二小時會更新一次,再加上運算的時間,最後到使用者手上其實都有數小時以上的延遲,並不是當下的觀測資料。
誤差從何而來
數值預報是將過去一段時間的觀測資料代進氣象方程式後運算的結果,在預報的過程中有計算精度的問題、有科學理論不足的問題、也有觀測誤差的問題。
首先,觀測資料不可能完全正確,不論是雷達、衛星測量後計算得到的數據或是用傳統儀器直接測量到的大氣數據,隨著儀器的特性,都可能有誤差。要把各種觀測資料輸入電腦,讓電腦得以有效綜合這些觀測成為初始資料,以進行數值預報的「資料同化技術」,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最後的結果會與實時有落差,若沒有加入即時觀測資料修正,則預報時間越久,落差越大,也就是常聽到的蝴蝶效應。智慧型手機內建的天氣預報程式,多數都未經實測資料修正,因此才會常發生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情形。
用觀測資料彌補
台灣遍佈了數百個氣象觀測站,這些氣象觀測站資料對於周邊天氣都有代表性,將這些資料與預報結合除了可以修正預報誤差外,也可以讓使用者得知最正確的當下天氣,或是看到接下來即將前往的地區目前天氣現況是如何,搭配使用觀測與預報是APP開發者需要了解的問題,才不會發生顯示上是晴天,卻在下雨的天氣窘境。
整合預報與觀測
為了解決目前預報與觀測資料無法結合的問題,天氣風險公司整合了全台灣數百個氣象觀測站即時觀測與高解析度數值預報資料,建立完整的氣象資料整合平台,提供開發者最方便的使用資源。
天氣資料API:https://www.weatherrisk.com/API/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