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年季震盪(PDO)對台灣的影響?
太平洋年季震盪(PDO)代表較長的年度震盪, 大約是20年左右的週期,就會出現海水溫度在北太平洋和熱帶太平洋之間偏暖,這也就是PDO的正相位,反過來說,出現海水溫度在北太平洋和熱帶太平洋之間偏冷,就是PDO的負相位。
這樣的現象要花費10~20年才能看得出來,PDO與聖嬰現象較為類似,但差別在於聖嬰現象的發生及觀察頻率及週期較短。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較為巨大的聖嬰現象,發生的時間週期上相對來說較長。
太平洋年季震盪(PDO)帶來較多的雨量?原因為何?
我們從去年12月統計至今,雨水確實較往年來得多,其中有一個關鍵因子就是太平洋年季震盪,走到偏正相位時,會使得台灣及菲律賓帶來偏南水氣,造成春季降雨偏多另外就是聖嬰現象,以往出現時通常就被認為春雨較多,後來發現並非完全就是這麼一回事。其他因素像是印度洋海水溫度偏暖,也會讓台灣的春雨較多。
全球去年到今年正好發展成強聖嬰,也造成中國華南水氣、降雨量多。很多人在問這波雨勢究竟何時才會停歇呢?依照目前觀測資料來看,至少二月、三月的雨量都會是較為偏多的。
太平洋年季震盪(PDO)對於台灣降雨影響,是否大過其他因素?
太平洋年季震盪(PDO)時間周期較長,當PDO在正相位時,台灣的春雨就會偏多,聖嬰現象則是會影響兩三年間的變化。
今年春雨集中在年初,由此推論是否會在年底前發生類似乾旱的現象?
由於目前無法掌握一整年的降雨趨勢,但從年降雨總量來看,過往每年變化量不大。但現在遭遇氣候變遷,是否適用過往經驗,就還需要再觀察,以目前能夠預測的資料來看,台灣三、四月的雨量還會是偏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