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您的帳號

帳號 *
密碼 *
記住我

國曆十一月分別有立冬及小雪兩個節氣,通常這兩節氣間在中國北方開始下雪。對台灣而言, 開始逐漸感受到東北季風捎來的沁涼感,中南部開始進入枯水期。但今年卻十分反常,連續兩周全台的雨勢,僅台東在十七日的單日雨量超過三百五十毫米,創下設站後十一月單日雨量最高紀錄,而現在才是十一月中旬,新竹、台中、嘉義、阿里山、澎湖、台南及高雄等測站,均創下設站有史以來最多降雨紀錄。

【聯合報╱彭啟明、楊之遠】    011.11.21 02:48 am

彭啟明/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台北市)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主任(台北市)  

 

氣象局以『天降怪雨』來形容這場連續的雨勢,其實從十月份在南亞異常的季風槽發展,造成整個南亞的大氣環流大亂,連續的低壓帶持續盤據,中南半島泰國、柬埔寨、寮國及越南等發生大雨及洪水等大規模淹水災害。自十一月初,季風槽位置降低轉換到印尼、南海及菲律賓附近。由於海溫偏高,導致這地區發生連續性的低壓擾動。從東南亞的衛星雲圖及地面天氣圖可發現許多的對流雲系發展,並開始北上影響台灣,在十一月出現罕見類似夏季的雨勢,加上秋天東北季風南下,這種複合式的加乘效果,應是造成今年十一月破紀錄的雨勢的主要原因。這種雨勢是否還會延長,國人必需嚴加注意。 

這種破紀律的降雨這是否可能和反聖嬰的發展有關係? 目前還需再確認,但這種特殊的環流異常事件所造成的傷害,常常遠超過國人對極端天氣事件的認知。當我們在十月看到中南半島等鄰國發生淹水的災害時,我們就應該提高警覺,做好準備,何怪之有呢? 氣象預報的任務就是在正常的狀況下,抓出可能致災的機會及可能性,和軍隊登陸作戰相反,要從壞天氣中找出好天氣的契機。 

台灣今年在十月以前可算風調雨順,從菜市場中,消費者樂於感覺水果青菜都很便宜,農民卻叫苦連天,因為天氣好生產過剩,造成價格偏低;而於十一月連續大雨,農民遭逢雨災,血本無歸,農損賠償也無法滿足絕大多數農民需求。

到底台灣在哪種天氣下,可以讓農民能安飽豐收而無憂呢? 而不要每次遇到災害,都以天然災害救助方式來處理,同時多數災害規定無法涵蓋各種極端天氣,因此選舉期間,每逢災害,政治人物只好競相喊價或攻擊對手,只關心災情,而不願意真正建立災害救濟制度。

面對全球暖化的影響下,災害的強度、類型及發生的時間和以前都不相同,國內過去災害補助方式及觀念都要改進,政府應加強民眾建立氣候災變的憂患意識及氣候災害的風險管理。建議政府對於農民弱勢團體,推動農業天氣保險,農民可能的天災損失,透過民間保險公司的協助承保,政府做某種程度的擔保,讓農民、保險公司都有利可圖,政府也可以減少因處理氣象災害之政治干預。

回顧過去十年,國內許多農業經濟、氣象學者均曾建議推動農作物天氣保險,但相關單位常以台灣面積窄小、市場性不足等為藉口,一直缺乏創新突破之作為。但反觀近幾年印度、墨西哥、祕魯或中國部分省分,大力推動農業天氣保險,均發揮相當之成效。盼望政府相關當局,不要再故步自封,墨守成規。農業天氣保險,是面臨氣候變遷下減少農民災害損失,重要而且迫切的調適手段。 

 

捷運族注意!每日新鮮事,盡在m.udn.com!

【2011/11/21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