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您的帳號

帳號 *
密碼 *
記住我

冬天的腳步悄悄地靠近,又到了橙黃橘綠時,台北的天空飄著毛毛細雨,2012年11月21日晚間, 氣象達人彭啟明邀請了「氣象國臉」宋英杰,一起在台北市松壽路的新舞台靜思書軒「談天說地」;宋英杰從1993年開始成為氣象主播,經歷了將近20年,直到今年四月兩個人在北京相遇,在一個機緣之下,透過中國文化大學曾鴻陽老師以及彭啟明的熱情邀約,首次和台灣社會大眾交流。

謝孟格/紀錄整理  2012/11/21

 

宋英杰表示:「已經來台灣第三次,其實有些惶恐,因經常被人糾正措辭,過去兩次來台灣都經歷一整天的規範培訓,對文化差異上仍無法適應。」宋英杰除了住在台北之外,另外去了新竹和宜蘭,見識所謂竹風蘭雨,感受新竹的風有多強、宜蘭的雨有多大,可惜現在時代轉變,抬頭看天的人越來越少,而低頭玩手機的越來越多,因為現在科技更能掌握天氣。

宋英杰感性地說:「前幾天在宜蘭遇到一群小朋友做手藝品,接著我拿出相機拍照,孩子們以友善且清澈的眼神回應我,從鏡頭底下,感受到心靈上的震撼,對陌生沒有任何敵意。產生了一種想法,存在這樣清澈的世界,才能對得起孩子們,無論你是看天吃飯的,還是法律、醫療等行業,都應該有悲天憫人的情懷。而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夠看到的比我們更好。」

他的思維有別於一般的主播,不斷提高收視率,反倒是希望中央電視台的收視率降低,他解釋:「這並不是悲觀,而是象徵文化進步;好比一位醫生,但願天下人無病。」當年宋英杰進入媒體時,還沒有心理準備被人關注,已意外成為大陸氣象主播的一哥,接著,開始有了粉絲,經專業人士及觀眾的考驗,過程中不得有半點誤差;任何職業都應該有悲天憫人的心態,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兩岸主播差異

彭啟明問:「英杰兄你認為,兩岸之間對氣象播報的表達有什麼不同?」

宋英杰回答:「別說兩岸主播的用詞不同,光是學科基礎就有差異,更包含災害、季節、主播的思維及表現方式也不同,當然最重要是體制的原因。台灣在2004年開始有證照制度,不論你是否以氣象為主科,只要有張證照,所有人都可以談天氣;但是大陸並不一樣,還沒有放開,過去幾年哪有什麼資格塗改聖旨,當有一天我用自己的風格,來連結公眾的心態,漸漸地大家接受,現在開始重視社會化,而不是官方化,在這方面上台灣是值得借鏡的地方。」

面對極端天氣

彭啟明接著問:「台灣面臨災害性的天氣,包括颱風、熱浪、豪雨寒流等,那大陸預報範圍那麼大,如何分類各種天氣?」

宋英杰說明,目前在大陸分四種預警標準,以藍色、紅色、橙色、黃色做區分,每個顏色有細緻的劃分,針對影響區域及等級。發現以前的災害不是災害,現在卻變成嚴重的災害;比如霧在過去不是災害,彷彿仙境一般,霧更代表著詩的意境「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對於現在的霧,只要有一點能見度的欠缺,嚴重影響整個社會環境,造成交通上的問題,儘管字沒有變化,但內容已經發生了變化。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對於標準的要求更多、更嚴苛,而災害的種類越來越多,現在已經變成天氣敏感社會。過去對災害的衡量,常以農業豐收量作為依據,宋英杰深深感概,有一次翻老書,在1963年天氣預報的解說稿中:「今天晚上8點開始寒流到了,寒流到了就結冰了,別只顧著自己窩在被窩裏,還要記得別把豬弄病了。」以往,人在意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資產,如果只在意自己,就會失去很多本該屬於你的。

宋英杰的談話中不時露出遺憾的情緒:「其實,大陸最嚴重的災害是乾旱,紀錄卻非常少;反而是颱風最常在螢幕上表現,我們處於高度媒體化的時代,大家關注於視覺上的盛宴,而乾旱好比慢性病長期抗爭,人們應該關注,不能忽視。」

宋英杰將氣候的變化比喻成捉迷藏,每當我們沒辦法清楚界定天氣好壞,又無法掌握時,只好讓老天爺背黑鍋,把所有原因推給老天爺。宋英杰舉例:「比如霜也是一體兩面,雖然結霜會凍壞植物,但老百姓喜愛香甜的霜打菜,有句打油詩『做天難做二月天,蠶要暖和參要寒,種菜哥哥要落雨,採桑娘子喜天晴。』你難說明天氣好還是不好,而是看你想要什麼。當我們主播在形容一場雨時,也有許多種方式,好一點用迎來一場雨;差一點用經歷一場雨;更壞一點用面臨一場雨;最嚴重可以用遭遇一場雨。」

 

24節氣的參考價值

彭啟明問:「24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那其他大陸地區的準確度?有沒有台灣的特徵來形容?」

24節氣經歷了500年的時間,匯集了許多天文、農事及物候的智慧,思維特別的宋英杰說:「我特別喜歡2005年販售的24節氣郵票,蘊含文化意味,保留很多民間習俗,比如說今年清明的北京在下雪,其實是正常的現象,有句諺語驗證『清明斷雪,穀雨斷霜』,另外有『白露不露、霜降變天』、『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許多諺語仍流傳於社會中。根據過去60年統計,氣溫極端值有35%發生在小暑,大暑則是31%;若是統計連續高溫,大暑有29%的機率,反倒是小暑只有21%,代表小暑與大暑的區別在於感受熱的不同,你無法區分到底哪個時間熱,只能做為一種參考。」

對待地球轉變

彭啟明介紹《與地球共生息》一書的內容,問:「對兩岸的環保意識有什麼看法?」

宋英杰語重心長說:「來台灣的過程中,對於垃圾分類非常感動,將環保意識融入生活習慣;但是,對大陸卻是很慢長的過程。我無法責備貧困老百姓,很難以嚴苛的標準去做環保,需要以從容的心態,朝著一個方向努力。」

宋英杰曾經參加許多科普、慈濟等活動,特別強調兩種意識:第一是不要去苛求別人,不希望對他們說要環保、要低碳;第二是不要嚇唬人,不過於誇大事實,其實,我們保護的是人類,追求賴以生存的舒適度,並不是保護地球,應該把理性科學的觀念傳達給大家。彭啟明一邊點頭以示贊同。

幽默的彭啟明說:「氣候變遷像得了癌症,颱風像感冒打一個噴嚏,人類不斷的消耗地球能源,需要不斷改進,英杰兄如何看這個問題?」

近年大陸有空氣汙染的情況,特別在北京最嚴重,一件衣服經歷一場雨像水洗,一場風像乾洗了一次,不洗穿一天就髒了。宋英杰用一段戀情比擬成天氣,以輕柔的口吻說:「情感的飄浮不定和天氣難捉摸相同,對自己的事情都預測不了,何況想要掌控天氣;下雪彷彿冷、暖空氣的姻緣,當一個是冷空氣、一個是暖空氣,有時候他不在,她只是風一陣,那只是還沒有邂逅,無須計較錯過,美麗的遇見經常出現在不經意的時候綻放。」所有聽眾都沉浸在宋英杰的詩境裏。

彭啟明問觀眾在英杰兄微博上的問題「什麼時候最容易下雨?」於是,宋英杰一氣呵成回答:「出遊玩的時候會下雨、氣象局預報好天氣的時候容易下雨、還有氣象局辦室外活動時更會下雨」接著彭啟明繼續問觀眾:「那什麼地方最容易下雨?」,沒有觀眾答對,彭啟明回答:「局部地區」。宋英杰說起常流傳於大陸的一段話,有一位瞎了眼的老奶奶問孩子:「局部地區是哪啊?怎麼那麼慘?不是颳風就是下大雨,而且最嚴重就是在局部地區。」,讓所有人開懷大笑。

播報時表達技巧

宋英杰認為,隨著時代變遷,表達的方式須不斷進步。首先,要符合觀測與預測的水平,我們表述也應該越來越清晰;第二,要瞭解特定的傳播規律,電視傳播稍縱即逝,錯過就沒了。常流傳於民間的問題「誰是全世界最不靠譜的人?」一是電視台不靠譜、二是氣象預報不靠譜、三是男人不靠譜,所以在電視台播報天氣的男人最不靠譜,但宋英杰說:「並不認為這是人身攻擊,我們走這一條路的,須要放下身段善於溝通,學習心理學、哲學、傳播學等,不僅僅將預報準確性為衡量。」

 

與觀眾間的分享

某一位觀眾提出問題:「台灣的地形東狹西廣,對天氣的轉變難以掌握,何況是預報中國這樣大範圍的災害,如何連結民眾?」

宋英杰回答:「天氣預報以壞天氣為主,有句名言『我們可以冤忘一個好人,但絕對不放過一個壞人』,天氣也是如此,我可以漏掉好天氣,卻不能忘記壞天氣,而辨別天氣好壞的標準,以重要性跟通用性兩種為原則,重要性是極端的情況,通用性是所有人被影響;除此之外,容易引起誤解或震撼的現象,也要挑出來,讓大家相信天氣的奧妙。過去在2007年2月哈爾濱白天出現30度,北京都還沒入春,但兩天之後,哈爾濱開始下雪了,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我們用高度渲染,紛紛引起社會響應。所以我們不僅善解天氣,更要善解人意,才能讓公眾看見真實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