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風暴襲台… 敬畏天地 學習與颱風共舞】
彭啟明╱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副教授
在美國如果遇到颶風的時候,常可以看到登陸點鄰近區域,進行大規模疏散,民眾逃離時造成高速公路大塞車的空前景象。
全世界卻有一個地方「台灣」,面對颱風侵襲的機率僅略低於菲律賓,但卻是全球受颱風壓力最大地區之一,不同於許多國家可以疏散,台灣卻無處可逃。卻在定期強風暴雨中生存來,在颱風過後,隨即恢復生機。
也由於台灣獨特的地形,對氣象預報挑戰度相當高,也造就全球面對複雜颱風有較高的預報經驗,因為地小人稠,民眾要求度高,氣象預測也常有兩極化的評價出現。
以這次襲台的凡那比颱風為例,相當於美國的二級颶風,在台灣東部一千公里海面由熱帶擾動,在三天內發展成為一個近乎於強颱的中颱。以結構及環流來看,無疑是個「完美風暴」。
由於這次天氣系統配置分明,各國氣象單位在近幾次預報都相當一致,但最麻煩的就是颱風登陸前,一個三維流體面對高山地形時的變動性,現有科技尚無法完全解析這樣的變化過程,歷年來這類颱風常常有打轉或延遲的情況,因此在防颱戒備方面,充滿許多不確定存在,必須更戒慎虔誠的敬畏天地的變化。
今年在八月下旬前無颱風,但從萊羅克、康柏斯和南修三颱逼近台灣,台灣僥倖的在低壓群的圍剿中脫困;一周後莫蘭蒂颱風近乎從台灣海峽直上,台灣只受到輕微損失;再隔一周後遇上凡那比侵台,等級可以說是自去年莫拉克風災後的最強颱風。
截至目前,災情還不算過於嚴重,相較於今年年初的全球普遍性乾旱、五月開始接連在中國、巴基斯坦等豪雨天災以及俄羅斯的熱浪乾旱,短短一個月台灣接連歷經了四個颱風侵台,台灣的災情相對之下較為輕微,真是非常慶幸。
回顧近年來世界各國之天氣預報能力,顯然受到氣候異常的挑戰,尤其氣候預報的時間,遠比短期預報長,也比較難掌握,而氣候長期異常下,所造成的大規模災害,常比短期的暴雨或颱風等來得嚴重。相較於各國對氣象單位毫不留情的批評及直接處分,台灣則鮮少發生類似情事,至少是批評多處分少。
民眾越來越能接受氣象預報的難度及不準確性,甚少因為報錯而要求處分或是下台,使得政府氣象預報人員在精神上與預算上,都能獲得相當大的鼓勵與支持。
這次颱風,也凸顯媒體面對颱風時的專業度有明顯不足之處,電視新聞大量採用CNN氣象播報,來和本地預報做比較,但CNN並非氣象單位,他們也是整合各國的氣象單位資料。
相對於國外電視台的積極,台灣多數電子媒體卻未強化氣象播報解釋,強化圖表說明,只偷懶的引述別人的氣象報告。或許這是社會邁入多元化的現象及趨勢,或可建議修正氣象法,開放災害性天氣預報,讓更多專業人士投入災害性的預警服務。
美國商業部指出,百分之七十的企業經營活動都受到天氣的影響,百分之八十的人看新聞,常是為了看氣象。
天氣影響無所不在,尤其像颱風此種具有嚴重毀滅性的災害天氣,對每個人或任何企業都會造成影響,甚至威脅生命安全。面對多颱風多天災的台灣,期待能以更成熟的態度學習與颱風相處之道,這才是台灣之福。
【2010-09-19/聯合報/A19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