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科學觀念不發達,每當天氣出現異常現象如豪雨、乾旱,人們總會舉行各種儀式,再透過巫師之口理解天氣
。如今,這個角色早已被一群專業人士取代,那就是氣象資訊服務商。由彭啟明在2003年創立的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正是全台灣第一家提供氣象付費服務的企業。
彭啟明總是很忙。除了忙著開會、見客戶、主持廣播、上電視、參加研討會,還要幫自家公司錄氣象預報,就連採訪也得抓緊時間,一邊吃便當一邊進行。忙得團團轉,不是沒有原因。畢竟,身為一家氣象公司的領導者,不夠快,怎麼追得上天氣變化的速度。
彭啟明認為,氣象資訊服務是資料科學的演繹,透過電腦分析,將know-how賣給客戶。
雖然以氣象預報廣為大眾所知,不過這其實不是彭啟明的創業首選。「我一開始想做的其實是天氣金融商品。」他說。原來,當初彭啟明觀察到,有些行業對冷熱晴雨很敏感,只要天氣不對,顧客就不會上門,所以業者需要「天氣保單」協助規避風險。因此,他開始努力跑客戶。先鎖定高社經階級最愛的高爾夫球,一步一腳印地跑了全台30幾家球場,與業者博感情。然而,受限於政府的保守態度和台灣市場規模,天氣保單的構想最後並沒有實踐。但是在跑客戶的過程中,彭啟明發現,高爾夫球場其實很需要天氣預報,以避免發生球友在雨天打球卻被落雷擊中等意外。於是,他決定轉個彎、再出發。在市場還不重視氣象資訊的情況下,他努力上電視、主持廣播,讓大家更了解氣象,終於闖出一片天。
幫屏東縣降低「霸王寒流」農損
十幾年下來,天氣風險管理開發的客戶遍及全台零售業、廣告公司、公關活動公司和電影公司,除了幫客戶比對銷售資料和天氣的相關性,也能提供未來天氣預報,方便業者做好事前規畫。最近幾年,觸角還伸到半導體產業。「科技業在意的是能源。因為他們要維持運作環境的穩定性,溫度不能忽高忽低,濕度要維持在一定的範圍裡,所以要透過空氣調節達到這個目的。而空氣調節就是會耗能,會受到外面天氣的影響。」在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已有十年資歷的氣象環資部經理賴忠瑋解釋。
而除了一般企業,他們還提供縣市政府防災諮詢。以今年1月那場「霸王級寒流」來說,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就成功透過事先預警,有效降低了屏東農漁民的損失。「屏東縣政府這次很聽我們的話。我們在一、兩個禮拜前就跟他們說,這次寒害會很嚴重、很嚴重,一定要提醒農漁業者,於是他們就動員縣府機制。所以這次農損,屏東才1億多,台南快20億。」彭啟明自豪地說。
另外,公路總局也是彭啟明心中的得意案例。2010年,梅姬颱風導致蘇花公路大量土石崩塌,26位民眾罹難。因此,公路總局找上天氣風險管理開發,不僅請他們預報道路天氣,颱風來襲時,專業人員還會24小時駐守,協助公路總局判斷是否該封路、封橋。近年來,蘇花公路在颱風期間的死亡率已降為零,成效讓客戶很滿意。「我們的合作關係非常好,」公路總局資訊室主任陳守強說,「氣象局給的是廣泛天氣預報,但是他們給的是客製化資訊。很優質,也正是我們所欠缺的。」
幫業主找出關鍵性指標
雖然天氣風險管理開發的成績已獲得普遍認可,但是仍然需要花費許多心力去教育市場。一般而言,天氣大約會影響企業營收的10%,可是就算企業主認知到天氣的重要性,也不見得能找到真正的關鍵指標。
以今年的暖冬來說,服飾業者可能會擔心天氣不夠冷,大衣賣不出去,因此決定不要生產太多樣式。不過,暖冬並不代表不會有寒流。因此,業者的指標應該是寒流的次數和強度才對。「天氣是經驗跟直覺,可是氣象其實就是資料科學,可以協助你做出準確的決策。」彭啟明說。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未來的天氣變化只會越來越劇烈。而氣象資訊分析的發揮空間,也只會越來越寬廣。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大事記
2003年 | 公司成立
2006年 | 獲得台灣第一張民間公司氣象與海象預報證照
2012年 | 開始與公路總局合作
2016年 | 員工人數已超過40人
亮點案例
今年1月,超強寒流侵襲台灣,造成全台嚴重農損,蔬果、養殖漁業、花卉都受到影響,總損失金額超過33億台幣。屏東縣政府在天氣風險管理開發的提前預警之下,動員縣府機制防災,大幅減少災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