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發展後一年台灣的氣候特徵到底是?把過去13個強度在1.0(含1.0)以上的聖嬰現象,
並挑出其中7個反轉成反聖嬰的個案來說明。
聖嬰發展後一年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菲律賓海的異常反氣旋(PSAC),它對5月至8月東亞及西北太平洋的季風發展的氣候有重要的影響。主要的特徵包括,降雨帶因著PSAC西側的南風,推進到中國長江附近。日本,也處於降雨偏多的區域中。降雨偏少的區域,則位於菲律賓及中南半島。臺灣則籠罩在這個異常偏強的PSAC下,降雨偏少,溫度偏高。
進一步把臺灣13個平地站這些年份5月至9月的每月平均氣溫和降雨特徵(包括最大值、最小值、聖嬰後一年並發展為反聖嬰年的特性),和氣候平均來比較的話,就可以劃出氣溫和雨量的月K圖。當個案的參考值(氣溫以個案的平均溫表示,降雨則以個案的中位數)高於氣候參考值(氣溫以長期平均溫表示,降雨則以長期中位數)則以紅K表示,紅K的實體越長表示個案的參考值明顯高於氣候參考值。黃色實線則為這7個個案中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距,越長則表示這7個個案的高低值差距大。
臺灣13站氣溫月K圖可以看出,聖嬰發展後一年轉為反聖嬰時,臺灣氣溫有高於氣候參考值的趨勢,5月至9月均呈現紅K,表示這7個個案的平均溫比氣候平均溫高,特別是5月、7月和9月,6月和8月則略高於氣候平均溫。
降雨部分則呈現,5至7月以綠K為主,表示這幾個個案的降雨中位數略微比氣候值(以中位數表示)低。5月的梅雨有偏少趨勢,6月雖略為少於氣候參考值但最高值卻可以比氣候參考值和個案參考值高出許多。8月紅K實體相當細小,且降雨的高低值落差極大,9月則出現紅K,有多雨的趨勢!
颱風生成月K圖也清楚看出,5月至8月颱風生成月K圖連四綠,表示在聖嬰發展後一年轉為反聖嬰時,5月至8月颱風生成數比氣候參考值少,9月至11月則出現紅K,表示颱風生成有比氣候參考值多,但紅K的實體並沒有特別長,且9月和11月的高低值差距很大。
發布颱風警報、海上警報及陸上警報K線圖則以紅K為主,表示都有比氣候參考值多的趨勢,但K線的實體都相對小。其中,發布警報的颱風數高低值差距相對較大。
5月至9月的侵襲臺灣颱風月K圖以綠K為主,表示聖嬰發展後一年轉為反聖嬰時,侵臺颱風數有比氣候參考值略偏少。其中,8月的侵臺颱風數的高低差距也相當大。10月出現紅K,侵臺數比氣候參考值(0.3)多。
結論是:根據過去在聖嬰發展後一年轉為反聖嬰時,臺灣氣溫易偏暖、降雨易偏少、颱風生成時間晚,9月至11月颱風生成多。5月至9月侵臺颱風略偏少,10月侵臺颱風比氣候參考值(0.3)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