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登入您的帳號

帳號 *
密碼 *
記住我
×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207

日本核擴散繞全球 相關的資訊整理 20110404

(4/4 更新)

 

兒童節輻島有核擴散將會飄到韓國不來台灣?

福島核擴散模擬粒子移動及擴散過程 20110404

擴大監測網 建立全球核擴散應變模式

 

由於國際原子能總署、日本文部科學省及環境省等監測資料顯示,日本除福島核電廠周圍三十公里內輻射劑量較高外,已經無明顯輻射外洩情形,三十公里外,已經逐漸降低至背景值,本團隊認為未來無擴散的可能,一周前已暫停每日模擬工作。

 

重新比對本次核事件之情形,以 3/12至3/20為主要核外洩之時間所進行的模擬,顯示本次擴散、傳輸及稀釋情形相當快速,幸好本次直接衝擊地區為太平洋,並未直接影響到陸地,對人類直接的衝擊較低。下圖顯示輻射塵粒子排放示意圖。(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有引用請註明出處)

 

(3/30 再更新) 最新CTBTO 全球監測網在過去幾天針對福島核擴散監測到數值,黃色亮點表示已經偵測到。

(3/30更新) 這次日本福島核擴散,台灣並沒有受到直接較高濃度傳送的影響,主要是過去二十天,天氣系統並不適宜讓汙染物直接往台灣擴散,但如果像是今天的天氣,要是還有高濃度的排放,就很容易在三天內到達台灣。從目前全世界觀測資料顯示,北半球從美國、歐洲到亞洲的中國南方及菲律賓,多已經有偵測到微量的核子擴散數值,相信台灣如果有較高敏感度的儀器,有監測到是遲早的事情,這是受到整個大氣環流的影響,不到二十天內,繞了北半球一圈。如果以目前台灣鄰近國家監測到的沉降量來看,都已經稀釋到千萬分之一以上,濃度只有萬分之一貝克,通常要到幾百到幾千貝克才會對人體或生態有害,請大家不用特別擔心,但要留意各方面進口產品在生態鏈上是否受到汙染,最近謠言很多,例如輻射魚等恐慌輿論,恐怕要做得更多更積極更有效才能讓民眾心安,降低這種知識不對等及不確定性的疑慮。 

 

 

對岸國家核安全局也監測繼黑龍江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之後,又在山東省、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量測到受日本核擴散的影響。

http://www.mep.gov.cn/gkml/hbb/qt/201103/t20110329_208064.htm       

  

20110316 彭啟明博士接受 NEWS98 財經起床號 陳鳳馨主持人專訪 談核擴散http://mymedia.yam.com/m/3272151

 

(3/29更新) 過去菲律賓火山噴發,大約二十天繞行全球一周,但這次日本緯度較高,速度應該更快,所以這次從整個路徑來看,亞洲影響的部分,除菲律賓是直接影響外,其他地方應該是從高緯度順著這波冷空氣南下影響,如果以現在觀測到的數值來看,和上周模擬很類似,日本到美國已經稀釋到十萬分之一,亞洲則是百萬或千萬分之一,由地面沉降量或空氣中的輻射濃度來看,0.0001 Bq 雅下是很低的數值,對人體無害。

 

對岸已經在東南沿海偵測到日本微量的輻射塵影響,但濃度在 1/10000 量級以下,對人體沒有影響,不需要防護措施。(下文資料來自對岸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http://www.mep.gov.cn/gkml/hbb/qt/201103/t20110328_207961.htm )

 

環保部門在東南沿海部分地區檢測出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

 

 

3月28日,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就環境輻射監測情況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環保部門繼3月26、27日在黑龍江省東北部監測點的氣溶膠樣品中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之後,今天又在我國東南沿海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地區的監測點氣溶膠樣品中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濃度均在10 -4 貝克/立方米的量級及以下。 結合近年來當地輻射環境監測數據分析,初步確認所檢測到的碘-131來自日本福島核事故。 由於檢測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帶來的附加 ??輻射劑量極其微弱,小於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仍在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漲落範圍之內,因此不需要採取任何防護行動。

目前環保部門設在全國其他地區的氣溶膠取樣監測點尚未確認檢測到來自日本福島核事故的人工放射性核素。

下圖是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3月28日18時繼續發布的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 監測結果匯總圖中綠色曲線代表監測值,藍色柱體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綠色曲線均在藍色柱體範圍內。 監測結果表明,目前我國環境輻射水平仍在本底範圍內,日本核電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產生影響。

 

(3/28更新)

 

講到核擴散,我不禁想起五年前曾訪問過當時的外交部長陳唐山,他是我們大氣界的前輩,他在美國的工作就是做核擴散的監測來預估核子彈發展狀況,可惜許多媒體在這次核擴散事件可能不知道陳部長的專長,如果他來聊,可以聊出許多有趣的事情。可見 http://blog.xuite.net/weather.peng/weatherrisk/4855931

 

日本首相網站上在過去幾天每天定時公布的福島附近的輻射監測值,的確可以看到已經都逐漸在下降當中,但三十公里內的數值有多少才是值得關注的。

 

從事件一開始至今,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的輻射數值(可見 http://atmc.jp),在這次事件令仍印象深刻,尤其先是空氣的輻射值,然後前幾天雨水及自來水,裡面有許多的數字,特別在日本開始降下第一場雨時,全部數值飆高,令人印象深刻。這樣整合的資料很值得我們政府參考,要是面臨到這樣事件時,降低恐慌的方法就是把資料透明,盡量讓民眾了解,盡量降低恐慌性。

 

核擴散影響到海洋生態的問題,老實說,這是另外一個專業,要問海洋擴散汙染的研究。只不過,過去車諾比或三哩島事件,多以陸上影響較嚴重,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影響到海洋上,相關研究並不多。而魚群也是會移動,甚至海面上的許多微小生物可能無法會受微量輻射影響,這應該有待後續更多或長期的研究才知道。現在許多謠傳說不能吃海產等說法,有點誇大了輻射的影響,因為我們無法確定某一條魚是來自於日本福島電廠東方海面否,但也建議政府有關單位,能夠盡量對海產進行檢測,才能夠降低民眾的疑慮。

 

 

核災擴散的問題:

 

這是面對核災的主要考慮問題,不能把源區輻射汙染和輻射塵擴散範圍相提並論,是不一樣的問題,可參見http://www.remm.nlm.gov/plume.htm,大致上輻射塵擴散的行為類似沙塵暴或火山灰,但物種的特性不同,半衰期相差也很大,雲雨與輻射塵的交互作用也相差很多。有人以為汙染只會在源區附近影響,其實汙染物繞全球的例子不是只有輻射塵,像沙塵暴、火山灰都已經有類似的例子,只是要看濃度的影響性,這次輻射塵擴散的確是對全球有影響。

 

 

這是國際針對車諾比事件事後模擬的輻射雲,我們在發展方法時,也類似這樣做過,來驗證輻射塵擴散模式最後沉降量之可能性分析

車諾比事件後,所估算的輻射塵降量,這也是人類有史以來面對核災後所估算多少 Bq 沉降量對生態的影響。

 

這是國際 CTBTO (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組織(Preparatory Commiss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Treaty Organization) ) 所監測到這次觀測到有受到日本福島事件的監測站,事實上離開日本以東太平洋後,輻射濃度快速減低,對人體無健康的疑慮,可看出來持續往美國東岸傳送,然後到歐洲,離台灣較近的菲律賓在 3/22日也監測到有核擴散的影響。

 

這是我們以車諾比事件排放做為最大排放值,從 3/15-3/23日排放一周,算出來的輻射塵降量,單位用 Bq/m2,通常累積 1000-4000左右就會被列入警戒值。這次和車諾比差很多,數值上相當少,所以後面兩張很像的就是千分之一和十萬分之一的比例排放量,我個人估計是偏向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的量,但如果精密儀器可能都量的出來。

 

為什麼不用氣流軌跡? 這就像是感冒誰都知道要多喝水,但要早點好,一定要對症下藥,要檢查清楚才能知道嚴重性。這已經是把汙染物半衰期、擴散、傳送及雨除效應都考慮在內的沉降量值,是各國主要緊急應變會有的處理方法。

 

不過畫圖也有很重要"技巧" 如果把數值取很低,可能整面都影響到,可是數值低也沒意義。以目前資料來看,台灣在這次核擴散中,沒有直接的影響,只是如果數值畫得更低,例如 1/10000000000000000,還是會有。

 

我們曾做過的 Google Earth 版本,很適合做為課堂展示 (如有異常請告知)

www.tenki.tw/nuclear/NERS.kmz

 

法國氣象局做的模擬,用的是 Cs 137 的沉降量,單位用 Bq ,這是我看到會繞全球的情境,但法國氣象局排放的量及擴散範圍是我看到最大的,這和濃度的畫法有關係,甚至很快會跑到南半球去!

 

動畫可見   http://www.irsn.fr/FR/popup/Pages/irsn-meteo-france_22mars.aspx

美國及加拿大的模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QqP1sNPFPw

這是在許多媒體出現的輻射圖,但後來經過澳洲方面否認,並非他們公布的,這還需要確認一下。

 

這是紐約時報引述的資料,不過這資料和下面的很像,應該和奧地利的資料很像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1/03/16/science/plume-graphic.html?ref=science

 

這是德國的模式,使用 EURAD 模式,是德國地質和氣象研究所(RIU) 的模式 

 

德國政府做的核擴散模擬

 

 

 

挪威的擴散模式,以前我曾短暫使用過,現在來看已經強化不少,http://transport.nilu.no/products/fukushima

 

NYTIMES 所繪製的示意圖,當時和我們第一波模擬分布很像。

 

這是 3/ 25 媒體的報導,相關已經監測到許多地方,香港也有類似的預警。

 

但縱使控散到全球,濃度也明顯偏低很多。但值得留意的是,只要你找谷哥問japan nuclear reach  可以看到國際上很多的報導都已經到哪個地方了。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87584&id=6&id2=2

 

 

 

天氣風險公司過去提供各界對核擴散的預測內容

20110314 天氣風險公司呼籲民眾對日本核電廠事故擴散需警覺勿恐慌

20110315日本核擴散預報 日本今日風向轉變飄向內陸 明起風勢增強

2011日3月15日核電廠爆炸 預估模擬擴散的情境

20110316 天氣風險公司持續發布日本核爆最新擴散圖 未來七日內對台灣沒有任何影響

20110316最新核子擴散動態圖 排放量以 1 Bq/hr Cs137 為代表

20110316 過去三年三四月份的以福島核電廠外推的氣流軌跡

20110316 最新日本福島核擴散模擬 +160hr 20110316

20110316 日本福島輻射塵在哪種天氣條件會到台灣?

20110317 最新核子擴散地面沉降 20110317

20110318 日本福島核電廠 未來七日模擬核擴散分析

20110318日本污外洩污染之擴散模擬Google Earth kmz ( kml )

20110320 日本福島核電廠擴散動態 

20110320 看氣流軌跡和實際擴散的差別

20110323 日本福島核電廠擴散動態 

20110325 暫停開始對核擴散模擬

 

本輻射塵擴散研究,為台灣民間氣象公司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與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合作,於過去幾年已建立大氣擴散應變系統。相關系統比照美國NOAA面對核災之擴散條件處理,世界各國(中國、日本及美國)多已採用本方式進行推估,相關的說明介紹及論文發表可見期刊前瞻科技與管理『境外核子事故擴散對台灣影響之探討』,彭啟明博士等2010年發表之論文。

 

 

天氣風險公司具有國家核發之氣象預報證照,可公開進行氣象預測服務。相關的後續輻射塵動態及相關資訊,可見 http://blog.tenki.tw。

本輻射資料過去兩周每日定期提供給相關單位,但因福島核電廠災情解除則暫停發送,持續保留 google earth kmz 等資料供參考。

天氣風險環資部研發團隊: 彭啟明 黃威巽 劉啟文 徐文達 李孟洋 賴忠瑋 謝和修 簡瑋靚 林振維 及中央大氣系林能暉教授等顧問群

(本研究係天氣風險公司與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所合作進行之研究成果,無償公開讓各界參考使用,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有引用請引述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