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到去年底發展的強聖嬰現象,在今年逐漸減弱並於年底前有發展成弱的反聖嬰趨勢下,使得
今年夏季前的太平洋高壓異常偏強,耽誤了颱風生成的行程,一直拖到7月初才有第1號颱風生成。
但整個颱風生成的步調,似乎在7月下旬後出現明顯的大爆發,一口氣追上了進度。感覺上今年颱風特別多,實際上是因為8月到今天為止一共有18個颱風形成,幾乎每4至5天就有一個颱風生成。累計至10月20日止,今年已有22個颱風生成,氣候參考值22.1個,嚴格說起來今年目前颱風的活動算是接近氣候的特徵。
事後來看,過去一季菲律賓附近的海溫偏暖,聖嬰指標於7月至9月的3個月平均值剛好碰觸了反聖嬰的門檻值-0.5℃。從大氣的低層風場和對流距平場分布圖,也看見反聖嬰要發展的大氣特徵,只不過對流活躍的區域(圖中的冷色系)比反聖嬰要發展的位置略偏北。
從季節性的變化來看,過去90天的季節震盪(MJO)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相對處於弱勢,隨後也見到整個MJO活躍於熱帶西太平洋以及海洋大陸附近。整個型態的分布,也都逐漸和反聖嬰要發展的結構類似。
10月至12月累積的颱風長期趨勢,在1981/82至1997/1998年前似乎有一段明顯的活躍期,1997/1998年後則邁入了低迷期。從氣候的角度來看,10月平均有3.7個颱風生成,今年10月剛好達標;11月平均則有2.5個颱風生成、12月平均也有1.2個颱風生成,兩個月加起來也有3.6個颱風生成。因此,從氣候的腳步來看,未來兩個月颱風的生成是逐漸減少的,整個最活躍的時期算是過了!
而實際的情形會是如何呢?至少,未來10天左右海上的天氣系統相對是進入一個低迷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