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2點46分時,台北氣象站量測到38.7度的高溫,創下台北有史以來6月的最高溫,上一次的同期最高溫發生在
2001年的6月29日,曾觀測到37.8度,這次刷新紀錄而且大幅成長0.9度,幾乎是大紅盤。
38.7℃ 台北百年來最熱...還會更熱
這個38.7度的溫度,是大氣上所量測的氣溫,就氣象上的情境是在綠草如茵上的百葉箱內的溫度計量測的溫度,相當於是在「樹蔭下的溫度」,如果您走在馬路上或是在缺乏綠化的室內,溫度會更高,務必要多補充水分,預防中暑。
這真的是全球暖化嗎?從遠因來看的確是的,從去年5月到今年4月的過去這12個月,每月的地球溫度都創下單月的新高紀錄,而且後面5個月都超過1度以上,離世界各國在今年4月22日簽定的巴黎協定,希望到2100年時上升不超過2度,以上升1.5度內而努力,已經越來越接近這個長期目標了。暖化的確是一個長遠的因素,熱浪天數增加已經是不用再討論的科學證據,比降雨、颱風等的變化有更高的共識。
單純從過去出現過高溫紀錄的前30名排名統計,造成台灣高溫天氣的原因,大致有三類,第一類是鋒面前西南氣流(有13次),發生地點以台東、成功和大武居多,台北偶爾會發生。第二類是颱風的下沉氣流或焚風(有9次)。第三類是太平洋高壓籠罩(有8次)。今天台北的高溫就是第一類和第三類同時發生的結果。而為什麼高壓會那麼強,主要是去年到今年初的強聖嬰後一年及印度洋海溫偏暖所導致。
此外,這些都是大氣條件因素,為何台灣其他地方都不會發生這種極端高溫?這和局部條件有關,台北盆地在高壓籠罩下海陸風循環調節不易,通風環境較差,熱量持續累積。此外人為所導致都市熱島效應也是主要因素,台北過度開發,明顯缺乏綠化,例如宜蘭,就不容易出現這種極端溫度。
遠因加近因,先天環境不良,後天又失調,台北盆地的高溫極端值持續上升,以及高溫天數增多,已經是無可避免的趨勢。美國白宮今年4月發表的健康與氣候報告就指出,熱死人的數量遠超過颱風、豪雨等天災,尤其年長者及小朋友,可能要適時地進入有空調的環境,避免停留在高溫的環境內,熱不是只有流汗,有時候不注意,會有熱衰竭等的現象。過去紀錄上,對一些弱勢族群,傷亡的數量可能比統計數字來得嚴重,民眾要特別注意。
或許我們也該想想,過去面對熱浪,打開冷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萬一用電大增而限電時,連續幾天沒空調,該怎麼辦?大家都準備好了嗎?政府也該重視如何面對這種更加極端的窘境,這是每個人未來必須面對的課題,因為一定會碰到。